毛主席和党中央进京后,就将开国大典定在了10月1日这个令全国人民欢腾的日子。为了顺利迎接开国大典,中南海上到中央领导下到工作人员,都进入了繁忙而紧张的工作。作为优秀的保健员,王鹤滨被公安部任命为检验室主任,专门负责检验开国大典前各种会议、宴会的食品安全。10月1日这天上午,怀仁堂内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国宴,参加宴会的人不仅有国家领导人、民主人士,还有前来庆贺的苏联代表。既然是国宴,席间就少不了相互敬酒,负责招待的招待员们也早早地准备好了丰盛的食物和香甜的美酒。但在国宴开始时,中央警卫处处长汪东兴却找到了王鹤滨,将他拉到角落低声嘱咐道:“鹤滨同志,不能让中央领导同志因饮酒过多而不能登上天安门,无论如何都要想想办法。”王鹤滨了然,可他确实没有立刻解酒的神奇药物,正当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,他突然灵光乍现,想到了一个好办法,那就是将中央领导同志们喝的酒换成“假酒”。所谓“假酒”就是由白开水和茶水假扮的酒。若是葡萄酒,就用茶水代替,若是茅台,就用白开水代替。不过,王鹤滨也考虑到用白开水和茶水招待客人是不礼貌的行为,便特意嘱咐换酒的工作人员,千万不要将“假酒”斟给客人。这个办法得到了汪东兴的大力支持,招待员们很快就行动起来,等国宴开始前就全部布置完毕了。等中央领导们和客人们准备喝酒时,招待员就会麻利地将“假酒”和真酒区别开,分别倒入各自的酒杯中。只要招待员们不搞错,客人们就不会发现问题。然而,看似万无一失的办法,还是出了岔子。一位苏联代表手持酒杯,走到了刘少奇面前祝酒。刘少奇的卫士长马上给首长斟上了“假”茅台,但刘少奇刚要伸手举杯,就被苏联代表拦下了。苏联代表敏捷地将自己的酒递到了刘少奇手里,把刘少奇手里的酒拿到了自己手中,这是苏联的礼节,喝换杯酒,以此来表达亲密无间的深厚友情。招待员们根本没有想到苏联会有这样的礼节,看到“假酒”被换到了客人手中,大家都有些慌神。果然,当苏联代表将换来的“假酒”喝到口中后,表情瞬间怪异起来,用俄语自言自语说了起来,好像在怀疑自己的味觉可能出了问题,否则怎么会一点儿酒味都没有尝出来?王鹤滨看到了这一幕,头上冒了一层汗,心也提到了嗓子眼,目光又一瞥,就看到了周总理凌厉且责备的目光。原来,周总理也看到了这一幕,立刻就喝起来自己手中的酒,一尝发现果然没味道,不由得生起气来。由于时间太紧张,王鹤滨并没有将换酒的事情上报,只有招待员深谙其中的奥妙。周总理对工作向来严谨,他以为是工作人员疏忽,才将白开水当成了茅台。正当王鹤滨手足无措时,周总理的秘书走到身旁,耳语了几句,像是在解释换酒的事情。当秘书汇报完后,王鹤滨就看到周总理的目光柔和了下来,对他微微点头,算是谅解。王鹤滨松了一口气,好在那位苏联代表也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,继续喝着美味的茅台,与中国的领导人们畅谈着。这场国宴下来,中央的领导人们个个都是“海量”,客人们却喝得满面通红,因气氛高涨,谁也没有注意到“酒”里也有门道。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